评分:8.7/10(12649人评)
类型:剧情, 爱情, 历史
地区:美国
简介:本片深刻探讨了人类与偏见及不人道行为的斗争,通过四个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交织的历史故事单元展现了这一主题。这些故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宛如四条河流般汇聚在一起,共同流向一个共同的终点——人性的救赎与和解。影片的构图和设计极具艺术感,每个故事场景都经过精心构思和细致描绘,从巴比伦的落寞古城到耶稣基督受难的十字架,再到法国圣巴托罗米宗教大屠杀的血腥残酷,以及美国劳资冲突的紧张对峙,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然而,尽管影片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却在商业上遭遇了挫折。这主要是因为其复杂的故事结构和导演手法超出了当时观众的接受范围。此外,影片所倡导的宽容与反暴力理念也与当时美国高涨的参战情绪产生了尖锐对立,导致观众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尽管如此,本片依然被公认为电影艺术史上的不朽杰作。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功地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的深刻思考。每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不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与价值观念。
精选评论:在1993年2月,我有幸在芝加哥大学伊达·诺伊斯礼堂观看了这部电影的四小时十分钟版本,它由静止照片和版权照片修复而成,并由吉莉安·安德森的新配乐重新打造。这一体验真是令人难忘!然而,如今这部修复版电影在哪里呢?有人能向版权所有者施压,让他们发布4分10秒的版本,并附上吉莉安·安德森的配乐吗?这部卓越的电影,或许是格里菲思最具野心的作品,尽管受到了《国家的诞生》的巨大成功的影响,但他仍决心拍摄一部更加宏大和深入的影片。他投入了一年半的时间和二百万美元的制作费用,最终完成了这部长达220分钟的巨作(原始版本为480分钟)。然而,这部影片在1916年9月于纽约首映时,并未获得预期的热烈反响。影片未能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格里菲思在这部影片中采用的故事结构和导演手法对于当时的观众来说太过复杂,同时也因为主题过于深刻,涉及到的宽容与反对暴力的观点与美国当时高涨的参战情绪相冲突。尽管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在艺术上的永恒价值。《忍无可忍》由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组成:巴比伦的衰落、耶稣基督的受难、法国圣巴托罗缪的大屠杀,以及二十世纪初美国劳资冲突。格里菲思这样描述他的构想:“这四个大循环故事就像四条河流,它们最初是分散的,各自流淌,但最终它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水系。”这部电影是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精彩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