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7.6/10(42896人评)
类型:剧情, 爱情, 惊悚
地区:美国
简介:在二战后的紧张氛围中,英格丽·褒曼饰演的莉亚,肩负着对抗纳粹的艰巨使命。她的父亲曾是一名被判罪的德国间谍,如今,这份罪名却落在了她的身上。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们看中了她的特殊身份,期望她能利用对父亲罪行的愧疚,以及她在纳粹高层中的复杂关系网,去搜集关于一群德国科学家的情报。面对这样的挑战,莉亚将不得不深入虎穴,与那些曾经为战争犯下滔天罪行的科学家们打交道。她必须巧妙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免引起他们的怀疑。在这个过程中,联邦调查局的探员迪奥与她并肩作战,两人的关系逐渐升温。然而,爱情与国家的利益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当莉亚终于捕捉到了关键情报,准备向迪奥汇报时,却意外地被契巴斯识破了自己的身份。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契巴斯并没有直接对莉亚下手,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陷阱。莉亚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间谍计划的成败在此一举。
精选评论:《艳阳天》是我最喜欢的希区柯克电影之一。与他的许多后期作品一样,它带着一个高度可疑的情节,这个情节是由一群情绪智商低下的角色做出的几个糟糕决定所驱动的。尽管如此,它还是成功了。它与《陌生人》(StrangersonaTrain)、《精神病患者》(Psycho)、《后窗》(RearWindow)、《三十九步》(TheThirty-NineSteps)、《北线无战事》(NorthbyNorthwest)和《女巫》(TheLadyVanishes)等经典作品为伍。人们很容易将其归功于英格丽·褒曼对艾丽亚·胡贝尔曼的精湛演绎——这是无可挑剔的——但单凭褒曼一人之力是无法让《艳阳天》成为它真正所是的样子的。她还出演了《记忆碎片》(Spellbound)和《逆行倒施》(UnderCapricorn),但这些作品都未能摆脱平庸的命运。同样吸引人的说法是,显而易见的是,是令人屏息的摄影、完美的配角阵容以及本·赫克特的精彩剧本共同造就了这部电影的卓越品质。但我认为,《艳阳天》之所以卓越,主要是因为希区柯克和英格丽·褒曼之间持久不渝的友谊、职业上的相互尊重以及未得到回应的爱慕之情。他们携手制作这部电影时所体现出的典型原型主题,不仅激发了其他方面的灵感,例如希区柯克/赫克特的艾丽亚——一个在贫瘠的婚姻中寻求爱的女人,还有那些温柔而美丽的特写镜头。此外,这还标志着褒曼的一次突破——她不仅参与演出,还能对自己的角色动机和行为做出洞察。希区柯克对他的演员们的意见从不轻视,但在《艳阳天》这件事上,他破例了。在整个拍摄期间,褒曼是希区柯克最亲密的合作者。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正是希区柯克对褒曼未得到回应的爱慕之情,才使得这部电影免于默默无闻,并且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完全了解我们感激了多少。有许多时刻使《艳阳天》成为褒曼的杰作,但我认为最非凡的时刻是发生在酒窖外的那吻。在她的所有电影中,褒曼总是将一种脆弱感带给她的情感场景中,赋予它们一种真实的亲密感。《艳阳天》也不例外:想想她在那个臭名昭著的阳台场景中,或者在她最后从楼梯上走下来的时候。然而,当迪奥——这个随时准备即兴发挥的天才——充分利用雷恩斯的技巧,并在她们站在酒窖外时命令她吻他时,褒曼实际上超越了自己的记录。突然之间,身处爱她的人的怀抱中,她的情感被淹没;也许只有一秒钟,或许两秒,她将自己的嘴唇从他的嘴唇上移开,试图说出这个无法形容的东西,去创造、去体验并记录下那一刻纯粹的亲密,她吐出一个词,“德”,然后一切就像世界末日一样爆发了。在电影史上,从未有一个词拥有如此的情色力量。他们靠得如此之近。他一动不动。他们几乎没有动,但一切都尽在不言中。而且不仅仅是她的声音,还有她的眉毛。就在她说出他的名字时,褒曼皱起了眉头。它们颤抖着。它们,连同她颤抖的细语,背叛了她真正的感受,因此在短短两秒钟内,我们见证了褒曼经历了性欲的极度高涨和屈服于它的瞬间解脱。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词——“德”——和一双皱起的眉毛来传达的。如此多的情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传达出来。正是因为这样的时刻,使《艳阳天》超越了时间,电影深入你的皮肤,进入你的心理,考虑到电影的历史以及她在其中的美丽表演,让她成为《艳阳天》的主演,这一切都是恰当的。